|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奖案例-创新创业学院(合作发展办公室、校友办) - 齐鲁师范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正文

非遗项目|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奖案例

发布者:创新创业学院 [发表时间]:2024-06-07 [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浏览次数]:

一眼千年——中华文化遗产活化,赋能基层文化繁荣

所获奖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赛铜奖

参赛院校:武汉大学

项目介绍: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势严峻,受文物深藏于博物馆中、文物丰富内涵缺少解说、大量文物流失海外所限,基层群众在欣赏文化遗产资源时存在看不到、看不全、看不懂这三大问题。

项目针对这三大问题,提出了“活化赋能传播”的文化遗产走进基层群众生活的解决方案。依托遗址发现、文物复原、关联数据、知识图谱构建、3D建模等数字技术聚合百万级海内外中华文化遗产资源数据,赋能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智能传播。团队利用海外文物全球监测系统对全球100余家知名博物馆线上公开数据进行监测和实时获取,目前已获取200万+件文物资源;建成“文物里的中国”数字平台,通过对集成的文物数据资源进行关联、转换、知识图谱可视化构建等处理,进行在线策展与交互体验开发;构建文物虚拟模型与藏品3D展陈空间,开发布置3D氛围实景展厅与虚拟展厅,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让群众多维度“体验”文物。

非遗酸汤——种质资源创“芯”应用助力乡村振兴保护发展公益项目

所获奖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赛铜奖

参赛院校:贵州大学

项目介绍:红酸汤是贵州酸汤系列特色美食的主要调料,而半野生番茄则是贵州省生产红酸汤的主要来源。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半野生番茄产销成本相对较低且番茄风味浓郁,品质极佳。2019年全省栽培面积3.87万hm2,产值达42.3亿元,已成为贵州蔬菜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贵州俗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可见贵州人们对酸汤的喜爱已深入骨髓。

人们对优质红酸汤番茄需求逐年增加的同时,优良红酸汤番茄品种的培育却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三大难题:1.国内高产红酸汤番茄优质种质稀缺;2.风味缺失;3.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加剧。为解决红酸汤番茄育种“卡脖子”技术难题,筛选和创制优良品种,迫切需要科技赋能。本项目联合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收集贵州不同地区种子资源,通过测序手段,结合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优质抗性位点,建立了智能化精确育种系统,高通量基因编辑,高通量植物遗传转化,检测和分析,田间试验等多个平台,首次发现MAPK6基因优质增产新功能。经过团队的不断努力,成功研发了绿水晶、紫香玉、黔州芯品、GZ-01的等红酸汤系列新品种,经权威检测,产品已达国家一等品标准。

故纸为新——中国传统手工造纸科学保护发展公益项目

所获奖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赛铜奖

参赛院校:复旦大学项目介绍:项目依托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物保护实验室(纸质文物研究中心)开展实践,进行研、产、设、学全面合作,结合线上、线下产业相结合,致力于中国传统手工造纸保护与发展。不同于以往有关手工纸的保护项目,仅关注现存的手工纸产地梳理与造纸人的传承情况,对损毁的纸质文物仅提供修复服务。本项目研究对象包含技艺失传的历史名纸、退出市场的现代手工纸以及面临窘境的现存手工造纸,几乎涵盖中国历史长河中所有出现过的手工造纸。并且始终坚持科学技术对手工纸保护的重要性。我们会对各地的手工造纸进行公益的科学实验分析,获取准确严谨的数据后,再对纸张“对症下药”,设定专属的保护发展计划。多年来项目坚持为全中国的手工纸进行“性能评估”工作,并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专业意见。在资源积累的同时,不忘回馈国家与社会,开展造纸人才培养研修班、社区非遗体验等公益项目,培养专业人才和带动乡村振兴。自项目成立日起,纸质文物研究中心获得了国家、社会、学校与院系的大力支持,不断丰富实验仪器的种类与纸张保护人才数量。团队对国内20省市68市县约100处代表性的传统造纸点进行系统调查,利用研究成果反哺各地传统造纸工艺的传承发展。先后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等国家公立博物馆开展项目。也曾与红星宣纸厂等知名纸张品牌深度交流。有关现存手工纸的调研,地点涉及安徽、福建、江西、西藏、新疆、山东、山西、台湾等地,足迹遍布中国,有关手工纸发展状况的调研生成多本专著。

乡艺相苇—乡村非遗文创产品载梦人

所获奖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赛铜奖

参赛院校: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介绍:项目团队响应上级政策,结合地区鲜明特色,通过长期调研,将曹妃甸区丰富的鸟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相结合,共研发5类产品。首创“学-研-产-售-传”非遗产业模式,推动‘非遗文化’助力‘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相互转化。

学——芦苇画工艺培训针对不同客户(儿童、学生、农民)研发课程3套,与6家教育机构合作,为其提供外包教师、教学课程、教学设备。开展线下公益服务百余次,为农民提供公益讲座和制作设备,保证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研——产品设备创新研发为保证学员的糊色熨烫技术,改良芦苇画熨烫绘制工具,使芦苇画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提升60%和36%;改良文创商品的教育训练装置和建立芦苇画创作教程管理系统,让培训效果提升60%;目前,共有专利、软著9项;绘制原创设计图1000余幅;芦苇画产品获唐山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等奖项。产——组织加工生产与当地240名农民、3家农业公司签订芦苇采购协议,保证原材料供应;聘请专家进行公益讲座,与10家村镇合作,组织农村手艺人生产加工芦苇画的初级产品、文创等3类产品;制定芦苇画初级产品的验收标准(准-齐-平-光-净),保证农民规范化生产,最后收购初步加工材料进行精处理。目前,已培养精加工芦苇画农村手艺人27名,帮助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2万余元;芦苇画产品在新元素、新工艺、新设备、新结合、新材料5方面进行创新,农民手艺人获巧女星提名奖,生产基地获省级巧手脱贫示范基地。售——线上线下销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线下开设实体店和发展代理商销售;线上以抖店为主的电商平台推广,平均月成交400余单,收入4万余元。与市场上其他品牌芦苇画对比,“艺苇”芦苇画在设计、工艺、质量上均高于其他品牌,价格低20%左右,性价比最高。传——文化传播推广线下举办各类活动,弘扬非遗芦苇画文化;线上利用直播、公众号、社群等平台,拓宽宣传渠道,打造交互式传播体系。目前,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非遗文化,形成原创作品157篇,视频418个,阅读量达55.7万。

undefined

羽器云创——非遗制瓷技艺传承拓新者

所获奖项: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

参赛院校:景德镇学院项目介绍:根据国内市场调研,陶瓷行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瓷器需求量广大,在市场上占有着一定的份额。非遗制瓷的传承也面领着许多的问题。作为增量市场,本项目把握此机遇,开拓非遗制瓷市场,建立自己的原创品牌羽器云创,引领陶瓷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引发文化热的高潮,促进了文创事业和文化服务的消费力度。然而,面临非遗陶瓷技艺传承人的缺失,缺乏设计创新性和消费理念转变的原因,本公司自主学习非遗,复原非遗制瓷技术,改进泥料配方与技术,提高成品率,打造清风,明月系列文化产品,将非遗呈现在大家面前,打造独具特色的非遗制瓷文化研学游,用研学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将赋予文化内涵的产品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创立非遗瓷器文化研学游模式,拥有陶瓷专业师资120余人,开展非遗文化培训班,对外交流60次,将我们非遗的理念传播世界。开展陶瓷文化精品创新课程20+场,引导大学生投入到非遗陶瓷传承的行业当中,为非遗制瓷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的核心成员来自学院的不同专业,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集产品设计、非遗传承、陶瓷工艺、非遗制瓷文化产品服务、市场分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各方面人才。指导老师有景德镇学院副教授高颖老师、金婷老师,还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多位大师作为我们的顾问。共同的热爱和目标让我们聚集在一起,用我们有限的生命让非遗陶瓷传承绽放无限的光彩。


信息来源: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本文引用自:TTIE微学习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2VEPHsjyeF824K_jC4m_Q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