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历史学专业综合实践
——文化育人另辟蹊径
文化育人是我校办学特色之一,尤其是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目的。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在文化育人方面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力图实现多元育人的目的。
文化育人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转化为人本身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行为,而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的。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在实现文化育人方面另辟蹊径,通过开展历史田野调查,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培养。
章丘文祖镇三德范村的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该村位于章丘区南部,根据目前发现的各类碑刻、族谱,建村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明朝初年。部分考古发掘资料、文化遗迹资料甚至能够进一步证实,三德范村有人群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从地理方位上看,三德范距离齐长城,特别是齐长城的著名关隘锦阳关不足5公里,现在的常住人口仍然保持在6800余人左右,被称为“章丘区第一大自然村”。
三德范村不但是人口大村,还是“山东省首批传统村落”,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示范单位。今年上半年,三德范又分别被国家住建部评定为“国家级传统村落”、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此外,三德范还是国家文化部评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章丘芯子”的传承地,三德范村辖属的锦屏山被认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5年,央视纪录频道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也将三德范村作为主要拍摄地之一。
三德范村拥有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资源,民俗、移民资源等,都是活生生的中国当代史,对历史学专业来讲,都是属于历史田野调查的最好的资源。
这个具有众多荣誉头衔的村落,取名三德范,虽然有历史原因,如今却形成了“智、仁、勇”三德文化。(名字取自《论语》中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于是以“智、仁、勇”三德为范,故名“三德范”。)
不仅如此,三德范的家风和乡规民约也是构成该村文化底蕴的重要内容。
三德范的家风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在辛庄巷,阁门额石写着“人和”二字,出自清朝晚期朝廷大员两广总督毛鸿宾手笔,听说是人和巷里之前一户姓毛的和一户姓齐的,两家房子为了疏通水道,都不愿意让地,齐氏的占了毛氏的地基,原本两家挺好的但因为这个事闹的不好了,那家姓毛的有亲戚当官,就是这个毛鸿宾,姓毛的家里就找他让他做个主,这个毛鸿宾就用毛笔字写了个“人和”两个字给姓毛的那一家送了去,然后两家和好了,这个“人和巷”从此以后居民相处的也特别好。于是,南方有个六尺巷,北方有个人和巷。
三德范的村民们除了遵循规定的良好家风外,还要遵守乡规民约,甚至有些规矩被刻在了石头上,立碑让世世代代遵守,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那“禁伐碑”。历史上各个宗族之间为了保护章丘锦屏山山林就做了禁止砍伐的约定,县衙顺民意立了“禁伐碑”:“......花果树木,自迎仙门为始,南至小龙沟,西至窝峪顶,北至石峭岭,倘有无知乡民伤损树株,深为可恨,自示之后,仰周围庶军民并领袖众等,看守香火道人,遇有打柴放火者立禀送县,以凭重究,绝不宽贷,特示。乾隆五年拾月拾壹日,始贴锦屏山。”。直到现在,禁伐碑也有其保护山林与植被的社会价值。山东大学儒学研究家颜炳刚教授曾经说过,家规也好家训也好,所有的规定都是要求子孙后代向“善”的方向努力,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这样才能家庭和睦幸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文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三德范的祖先们为了能够更好的教化民众,把祖训内容也写进了乡规民约,开始成为孩子们学习的第一课,让孩子从小就受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家风能够代代相传,从而利于三德范根基的稳固和发展。
三德范的历史文化元素十分丰厚:禹王庙、艮峰门、照壁、玄帝阁、碑刻馆、民俗博物馆、“围子墙”、非物质文化遗产——扮玩、儒学大讲堂等等,三德范村民还保留了修身养性、舞文弄墨的文化传统。
三德范民风淳朴,世代重视文化传承,是我们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们选择三德范村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原因。
2014年我校就与三德范村签订了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2016年秋天,开始了档案整理工作,同学们分成学习小组,每周整理村子建国以来的档案。2017年春,学院与其开展深度合作。部署了三德范村口述史采风调研活动。
口述史研究是指历史研究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对普通民众、历史事件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进行访谈并获得原始的口头史料,经过整合与联系历史发展大背景,从普通民众的角度,完善历史脉络的一种研究方法。这次实践活动,以我院历史学专业为主,社工和旅游专业作为志愿者参与,组成了31个活动小组,159人的实践队伍。三个专业互相配合,组织严密,先召开实践教学动员部署大会,然后组织专业教师指导,请专业教师做报告对学生进行培训。每个小组经过专业培训,学生小组发挥了团结合作,集中大家的智慧,制定了自己的活动方案,学生训练有素,井井有条。该活动从2017年3月9日首次启动,得到了三德范联村村委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的接待。迄今为止,学生撰写的实践调研报告、心得感悟、专题调研、录音资料整理等,文稿达到30余万字。作为实践学习的成果,我们印制了《古风乡韵·三德范老人口述史采风专辑》,作为半年来学习总结告一段落,但是实践活动才刚刚开始。
三德范的名字已经烙在了学生们的心中,他们口中的“范范”“范府”经常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整个村落让他们从繁华、躁动的城市生活变得安详、沉静、温婉,文化育人是看不见但是能够感受到的变迁,学生们的成长是显然的,通过口述史采风,他们增强了个人与学习小组的合作能力(设计策划书、分工协作等)、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搜集材料的能力、编辑文本的能力、整理文献资料的能力、撰写调研报告以及个人感悟与反思的能力等等,不仅是学生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体现,还是道德品质的彰显。